砥砺耕耘,春华秋实。盘点2022年,河源市法院新收案件42789件,审结42343件,同比分别上升11.2%和20.9%,结收案比99.2%,法官人均结案294件。涌现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紫金法院、“全国优秀法官”黄莉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全市法院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擦亮公平正义底色,反映审判执行质效的核心指标持续向好,市法院一站式建设质效提升至全省中院第5名,人民法庭“一庭一品”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找准司法为民小切口,做好为民服务大文章。全市法院以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为抓手,推出便民利民措施73项,为民办实事231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2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护航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公正司法保平安 强化司法担当
平安,是民生所盼,亦是发展之基。2022年,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282件,在深化平安河源建设中展现司法担当。
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犯罪。深入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依法严惩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审结涉枪涉爆、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212件。持续对毒品等犯罪保持严打震慑态势,审结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犯罪282件,审结非法侵入控制计算机等网络黑灰产业链犯罪90件。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恶案件20件,一批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受到严惩。推进“黑财清底”,执行到位总金额1.1亿元。推进“打伞破网”,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2件。紧盯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出司法建议16份,巩固整治“村霸”“市霸”“行霸”成果。
市法院深入社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普法宣传,教育引导老年人警惕“养老陷阱”,守好“养老钱”。
守好老年人“养老钱”。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审结养老诈骗案件5件5人,判决退赔损失505万元,总结出养老诈骗犯罪线索“五式”排查法,编制养老诈骗典型案例和宣传手册,创作反诈短视频5个,发布宣传推文136篇次,紫金法院养老诈骗案例在人民日报等5家中央媒体报道。全力追赃挽损,执结率居全省法院第2名。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犯罪案件118件,对罪行恶劣的被告人依法判处重刑直至死刑。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依法对56名未成年被告人适用从宽情节,封存犯罪记录120份。构建“法院+N”协同帮教体系,积极参与防治校园欺凌等专项行动,帮助27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开展助学专项执行,为117名学生执行到位抚养费186.4万元。
能动司法护发展 展现司法作为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法院责无旁贷、重任在肩。2022年,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4336件,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纾难解困的政策呵护,有温度的司法服务,让更多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更加坚定、更有保障。
市法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开展企业家学法活动,完善司法惠民惠企政策,引导企业规范内部治理。妥善审结因疫情引发的劳资用工、购销合同、商铺租赁等纠纷1650件,帮助企业减负纾困。聚焦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联合签订合作备忘录,妥善审结涉房地产、金融机构等案件5136件,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开展涉农合机构、涉知识产权案件专项执行,执行到位1.7亿元。
为各类市场主体恢复活力注入“强心剂”,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
紫金法院开通网上巡回法庭在线审理案件,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通过“一线一屏”足不出户享受司法服务。
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审结涉各类市场主体合同、公司、证券等案件8714件,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落实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96件,益禾堂、小米、OPPO等知名品牌受到法律保护。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出台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指引,妥善处置汉能薄膜公司遗留危化气体,合力解决龙川御龙桦府楼盘历史遗留问题。
服务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联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增设环境资源巡回法庭、万绿湖旅游巡回法庭,指导辖区法院与相邻法院加强东江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出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保障14条措施,服务灯塔盆地争创国家级农高区。紫金法院开展无讼乡村(社区)、无讼园区示范点创建,经验做法在“学习强国”APP刊载。
服务更高水平法治河源建设。依法支持监督行政机关执法,受理土地出让、强制拆迁等各类行政纠纷368件,实质性化解陈某被冒名婚姻登记等纠纷,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至77.2%.成立“法小青”志愿普法队,创新菜单式普法,开展法律赴圩、“六进”普法活动168场,4项普法项目入选全省法院“百场精品普法”,市法院“法润河源”获评全省“谁执法谁普法”优秀项目。播出“以案说法”电视节目43期,刊发典型案例92例,多期原创“漫谈法律”被中国普法网等媒体转载。连平法院客家话禁毒宣传片获广东法治文化节优秀奖。
心系群众解民忧 传递司法温度
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在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中传递司法温度。全市法院以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为抓手,推出便民利民措施73项,为民办实事231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加强民生司法保障,让司法温暖普惠民生。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涉及教育、住房等案件2867件,一揽子批量解决劳动争议案件270件。全面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审结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2683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8份,源城法院发出我市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平法院残疾人监护权案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源城法院积极开展“南粤执行风暴”“根治欠薪”等专项行动,为劳动者追回“血汗钱”,“纸上权益”变为“真金白银”。
严肃的裁判文书后面,蕴含着真心关切和融融暖意。
“纸上权益”变为“真金白银”,持续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推动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方案》,执结案件16089件,执行到位15.8亿元。开展“南粤执行风暴”“根治欠薪”等专项行动,执结涉民生案件488件6507.3万元。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发布失信名单6395人次,限制消费10277人次,促使2240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创新推出法拍贷服务,促成司法拍卖445件,成交额6.7亿元。
司法为民不停歇,诉讼服务不打烊。深入开展“一站式建设提升年”活动,办理网上立案22331件,网上调解4534次,网上开庭1965次,电子送达13.3万次,实现全流程掌上办理。落实司法救助制度,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331.8万元,发放救助金161.2万元。推进全链条诉源治理,联合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金融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诉前成功调解案件7913件。
全市法院不断拓展多元解纷新路径,多元解纷之路越走越宽。
守正创新勇突破 提升司法公信
乘风破浪,向着公平正义砥砺奋进。2022年,全市法院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法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持续擦亮公平正义底色。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出台落实院庭长办案工作实施办法,院庭长办结案件23937件,同比上升31.7%.推行要素式、令状式、表格式审理方式,快速审结银行卡、物业等领域纠纷3895件。指导源城法院推进全链条适老型诉讼服务改革,经验做法得到上级肯定。
市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开庭审理一起涉嫌强奸、故意杀人案,落实院庭长带头办案。
全面完善审判制约监督机制。制定“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长期未结案件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三同步”“四个一”工作机制,扎紧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制度笼子。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健全违法办案线索发现和倒查机制,推动违法审判惩戒制度实质化运行。
全面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审民事和行政案件级别管辖标准,完成一审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推动设立东源县行政争议和解中心,促使更多一审民事和行政纠纷化解在基层。
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优化人民法庭布局,服务保障河源国家高新开发区、江东新区和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加快发展。全市法院在高铁新城等镇村、社区新设8个网上巡回法庭,在线对接84个基层自治组织,为群众提供家门口诉讼服务6663人次。总结推广客家擂茶调解、饶让调解等新时代河源“枫桥经验”,人民法庭“一庭一品”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党旗引领铸忠诚 夯牢司法信仰
党旗引领,培根铸魂,新时代新征程上锻造法院铁军。2022年,全市法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警,3个集体21名个人获市级以上表彰。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扎实推进“两个确立”主题教育,筑牢政治忠诚。实施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开展“五共建五提升”活动,创新党建“五学五用”模式,深入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先进典型巡回宣讲报告等活动。
“我为党旗添光彩”河源法院英模事迹首场巡回报告会在市法院举行,激励广大干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各类培训446场3200人次,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和岗位能手评比,评选全市法院“十佳调解能手”。组建破产、知识产权等24个专业审判团队,高标准遴选法官19名。健全青年干部学习教育培养机制,探索上下级法院双向挂职锻炼,指导基层法院试行新提拔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到人民法庭任职锻炼。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出台教育整顿后半篇文章20条措施,常态化排查整治顽瘴痼疾。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健全法官惩戒与纪检监察程序衔接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干警。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及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件,举行法院开放日10场,走访和邀请各界代表参加座谈、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活动170人次。支持配合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推送审判流程信息28381条,公开裁判文书11315份,直播庭审2900场,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955件。
2023年,全市法院将继续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法院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努力绘就更加亮丽的河源法院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