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盧老伯家中,他的床頭擺放著一臺帶有遙控功能的遠程終端應急機,老人只要有需求,按下求助鍵即可呼叫志愿者上門提供服務。
這項全區1.4萬多名75歲以上長者的“專屬福利”,得益于汕頭創新培育基層治理多元化主體的一項成功探索:長者呼援信息化志愿服務平臺——“呼援通”,一座用愛心、耐心和細心構筑的“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在當下的南粵大地,像“呼援通”這樣的社會治理創新項目比比皆是,形成一批走在全國前列、具有廣東特色的創新經驗。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決策部署,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法治保障,持續探索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勇立時代潮頭擘畫美好生活新藍圖,打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滿生機活力的經濟社會環境,為實現“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
統籌謀劃撐起社會治理四梁八柱
2022年1月1日起,《廣東省平安建設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廣東首部關于平安建設的省級地方性法規,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平安建設提供更有權威、更可操作、更具針對性的制度保障。
“凡兵,制必先定?!奔訌婍攲釉O計、系統謀劃、法治保障,是廣東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走向深入的有效抓手。廣東省委、省政府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為廣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任務,作為“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關鍵一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平安廣東建設同步謀劃、同步推進、一并考核、同時要求。
廣東省委成立由省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省委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及試點工作;省政府同步制定關于全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的文件;省委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套制定全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分工……
廣東先后制定系列配套性文件,既細化中央部署,又突出廣東特色,為各地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評估標準;省委政法委印發關于省委政法委領導定點聯系指導試點工作機制,加快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整體水平;推進制定《法治廣東建設第三個五年規劃》《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規,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理領域執法司法等,依法維護良好社會秩序,努力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在2021年中央政法委對各省的平安建設考評中,廣東排名全國第二位。也是去年,中央對我省群眾安全感調查,超98%的群眾感到‘安全’和‘比較安全’,比2017年提高了6.19個百分點?!睆V東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納入全省深化改革全局整體推進
“廣東將市域社會治理納入全省深化改革全局整體謀劃推進,充分發揮省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專項小組作用,以推進改革創新實踐項目化的方式,提升社會治理一體化規范化?!睆V東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21年,廣東確定“推廣深圳光明經驗全面開展‘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三調’銜接聯動和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全面開展基層綜合網格工作”等10余項市域社會治理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強化市域社會治理領域綜合性、基礎性、系統性改革創新,涌現出一批試點品牌。
2022年2月25日,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首次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通過采集全市18個市直部門的1452條官方數據,全網抓取9萬多條風險預警數據,在計算、分析后最終形成指數結果,展現11個行政區過去一年的社會治理綜合成效,為市、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據介紹,“紅棉指數”包含“5+1”指標體系,其中“5”是指市域社會治理的五大維度:社會安全度、法治保障度、德治建設度、公眾參與度、智慧支撐度:“1”是指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預警維度。
實踐中,廣東還致力加快構建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建立省、市、縣三級協同聯動機制,全面構建以綜治中心為樞紐、以綜合網格為單元、以政法力量為主導、以信息系統為支撐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社會治理平臺,加強對各級綜治中心的統一規劃、整體實施,大力推進綜合網格建設,實現對各類社會治理事項“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記者注意到,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中,廣東還關心關注群眾的心理健康。2020年,廣東制定《關于在全省基層綜治中心建設社會心理服務站(室)的指導意見》;2021年,“粵心安”社會心理服務站建設納入省委、省政府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
“粵心安”社會心理服務站(室)建設開展以來,在推動完善社會治理中大顯身手,各地依托“粵心安”社會心理服務站大力開展社會心理服務,極大紓解疫情給市民心理健康帶來的消極影響。據悉,全省鄉鎮(街道)覆蓋率已達100%,村(社區)覆蓋率達98.7%.
此外,廣東還進一步健全完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大力推動鎮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綜合治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委員會、綜合行政執法委員會等統一指揮協同治理平臺,深入推動鎮街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打造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指揮平臺,制定鄉鎮街道權責清單。
積極探索走在全國前列創新經驗
不久前,肇慶市端州區星湖社區的數十名居民、志愿者走進星湖社區鄰里中心,參加在這里舉行的社區志愿者培訓,也借此進一步加深對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認識。
2020年以來,星湖社區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在“星湖紅”黨員聯合會和志愿者協會兩個組織的帶動下,推動青蓮村、星湖商圈、市老干部活動中心、湖濱派出所、星湖景區5個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以此探索構建起了以黨建引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核兩會五主體”治理格局。
近年來,像這樣的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在廣東如雨后春筍般煥發出勃勃生機:全省首批試點的13個地級市立足當地實際,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及試點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將抓好制度機制建設作為推進試點工作的重要抓手,主動拉高工作標桿,以制度機制建設來規范推動試點工作,切實夯實治理根基,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樣本示范。
廣東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說,廣州探索在機關單位、公共場所、重點目標建設“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有效解決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先期處置“最后一百米”的問題;珠海將“平安+”市域社會治理指數作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拿手一招”,推動治理流程的優化、治理要素的集成和治理機制的創新,實現市域層面的全鏈條和全周期管理;肇慶探索建立基層矛盾糾紛調處一門受理、一網統攬、最多跑一次“三個一”機制……
“各地圍繞試點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和薄弱環節,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督導和培訓,總結交流經驗;依托高校、黨校、社會科學院等相關機構,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重點問題研究、重要部署論證、重大課題調研,著力將理論創新成果與鮮活的工作實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痹撠撠熑苏f。
近年來,廣東各地積極開展先行探索并不斷創新社會治理的新路徑、新方法,形成走在全國前列、富有廣東特色的創新經驗40余項,如“廣州街坊”“珠海平安+指數”“佛山智慧大腦”等一批市域社會治理品牌在全國脫穎而出。(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