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東莞首個社區民法典展廳——北隅社區民法典展廳正式揭牌,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鴻鈞,莞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陳釗、市司法局副局長何朝暉、莞城街道副書記張建均、黨工委委員盧毅等班子成員及街道相關部門、社區主要負責人員參加揭牌儀式。據悉,該展廳作為全市首個社區民法典展廳,成為了一種為民法典宣傳的新載體,也是東莞在積極創新民法典宣傳的新嘗試。
方式新穎!打造民法典宣傳“新陣地”
北隅社區民法典展廳位于“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北隅社區居委會內,是東莞市首個村(社區)民法典展廳。該展廳于2022年5月建成,面積約110平方米,共分為“法潤莞城”“法伴人生”“模擬法庭”三大法治主題展區。
法治元素遍及展廳各個角落,寓法律學習于參觀體驗中,采用法治名言、法治漫畫、以案釋法等多元化形式,確保內容豐富多彩、圖文并茂,既讓市民喜聞樂見,又貼近百姓生活,便于群眾理解接受。
作為全市首個社區民法典展廳,展廳內的三大展區主要通過全息投影、電視、展板、櫥窗等多種表現形式宣傳民法典歷史和法律內涵,以輕松直觀的方式向市民傳遞法治理念和法治正能量,引導市民深刻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該展廳突出科技感、體驗感、輕松感,一方面融合新媒體墻面互動投影、三D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強調沉浸式體驗,另一方面也對嚴謹專業的民法典進行50個立法亮點歸納,讓市民輕松學法,是集法治宣傳、創意體驗于一體的法治文化建設陣地。據悉,該廳主要用于接待各單位和市民的參觀和民法典知識學習,也是社區矯正對象接收法治熏陶的學習教育基地。
近年來,我市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為載體,深入推進基層法治體系建設,切實做好基層法治宣傳教育,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持續提升群眾法治滿意度獲得感,有效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莞城北隅社區獲評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并且建成我市首個村(社區)民法點展廳,標志著莞城街道法治創建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形式多樣!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新模式”
“您了解《民法典》嗎?”“《民法典》的出臺有哪些重大意義?”“未出生的胎兒有繼承權嗎?”……一批市民剛參觀完,解說員又打開話筒迎接新一批參觀市民,開始了新一輪解說。
“以前覺得《民法典》離我們很遙遠,很高大上,學起來很枯燥,但是通過參觀這個主題宣傳館,突然發現《民法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它……”聽完解說員的解說,市民張先生感慨道。
2022年是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民法典實施的第二年。一直以來,北隅社區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利用居民長期以來在榕樹下納涼和活動而形成的“榕樹頭”情結,發揮“榕樹頭”的地緣和人緣優勢,逐步打造出了一個以“榕樹頭”為中心,帶動周邊地域,面向轄區廣大居民群眾的“榕樹下”文化品牌。社區不斷探索社區依法治理機制,創新法治宣傳教育模式,先后舉行形式多樣的戶外法治宣傳活動150多場次,開展“以案說防”及普法知識競賽活動60多場次,普法覆蓋面達3萬余人次,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社區投入60多萬建成泰景小區法治文化小公園及榕樹角廣場法治景觀帶,在原有景觀的基礎上增加雕像、石刻、“莞城鳳仔”普法吉祥物等法治元素,真正實現法治創建為民、法治創建惠民。
陳釗表示,民法典展廳的正式啟用,是莞城法治建設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下來,莞城街道將以民法典展廳的啟用為契機,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中心任務,充分發揮民法典展廳法治宣傳教育的功能,精心設計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的實踐活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接下來,莞城街道將會繼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在整合現有的主題公園、民法典展廳等法治陣地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莞城英文實驗學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努力打造街道社區兩級法治文化公園、民法典展廳、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為一體的法治文化精品體驗路線,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i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