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刑事發案同比2013年下降40.6%,全省命案數連續16年呈下降趨勢;開展“南粵執行風暴”等專項活動,2021年執行結案平均用時比2017年縮短28.6%……這是我省近年來推進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進入新發展階段,群眾對平安和法治的追求比以往更強。5年來,廣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的目標,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2021年中央政法委對各省的平安建設考評中,我省排名全國第二。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根據2021年中央對我省群眾安全感調查,群眾中感覺“安全”和“比較安全”的超98%,比2017年提高6.19個百分點。
邁上新征程,廣東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進一步織密織牢安全防護網,全力守護群眾權益,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法治廣東。
切實加強頂層設計
搭建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四梁八柱”
今年1月1日,我省平安建設首部綜合性、基礎性地方法規《廣東省平安建設條例》(下稱“條例”)正式施行?!稐l例》著重在夯實基礎性制度和機制建設上下功夫,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平安建設提供更有權威、更可操作、更具針對性的制度保障。
凡兵,制必先定。營造平安法治的發展環境,廣東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在此前舉行的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專場上,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張慶宏介紹,近年來我省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機制,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有力推進。
以上率下抓落實。我省成立以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負責的省委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并設立日常辦事機構,制定運作規則和工作制度,建立重點行業領域平安建設協調機制,明確成員單位職責任務清單,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都建立了相應領導機構、工作機制。
以良法促善治。廣東積極強化法治引領,出臺《廣東省平安建設條例》。同時,加強前瞻謀劃,相繼出臺實施《廣東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法治廣東建設“一規劃兩綱要”。
以責任促落實。我省積極壓實主體責任,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健全平安建設、法治建設考評機制,在全國率先推開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工作。
在各細分、重點領域,廣東通過高站位謀劃、高起點部署、高標準推進,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搭建起堅實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政法改革領域,聚焦營商環境、社會治理、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立法,2017年以來共出臺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120余部。
——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文件,如印發《關于貫徹實施民法典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關于推進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等,保障我省行政執法各項工作有板有眼、有章有法、有力有效。
——在應急管理領域,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應急委,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擔任第一主任和主任;省長擔任省安委會主任,市、縣、鎮全部落實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安委會主任。每年對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和全省21個地市政府進行安全生產考核,對工作不落實、名次靠后的進行約談。
——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全省公安交管部門聚焦“人、車、路、企、救”五個方面突出風險,推進交通安全系統治理。省道安辦先后出臺《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規定》《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重點地區掛牌整治實施辦法》等文件,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對重點地區實行掛牌治理。
通過一項項分工明確、責任明晰的制度安排,廣東細致搭建起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的“四梁八柱”。
全力維護社會安定
全省命案數連續16年呈下降趨勢
去年6月,廣東公安成功打掉了盤踞在清遠市陽山縣城及周邊鄉鎮的兩個涉黑惡犯罪團伙。案件收網后,當地群眾拍手稱快,自發鳴放鞭炮慶祝。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穩定是根本的大局。5年來,廣東政法系統不斷增強維護公共安全能力,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持續推進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社會治安防控網更密更牢。全省刑事發案同比2013年下降40.6%,每年破案保持在20萬起以上,全省命案數連續16年呈下降趨勢。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是題中之義。我省始終對黑惡勢力違法犯罪保持重拳出擊、依法嚴懲態勢,三年專項斗爭共打掉涉黑組織305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227個,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700多億元;起訴涉黑惡案件4367件20530人,法院審結4594件20078人;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人員9993人。
掃黑除惡,既要重拳打擊,也要斬根除源:結合實施“頭雁工程”和村(社區)“兩委”換屆,廣東累計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2424個;累計對30個縣區的56個涉黑涉惡涉亂突出問題實施掛牌整治;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行動268次。
據全國掃黑辦調查顯示,2021年廣東掃黑除惡工作群眾滿意度為94.96%,比2018年提升14.37個百分點。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傳統接觸式犯罪持續下降,而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犯罪發案數都日漸增多。民有所呼、警有所應。數據顯示,5年來,全省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3.2萬余起,抓獲電詐犯罪及其關聯犯罪嫌疑人10.8萬余人。
抓好平安建設,廣東聚力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打出一套“組合拳”:
——一手堅持預防為主,織密筑牢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廣東建成“一網統管”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體系,在省應急指揮中心就能做到“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省”;建立全國全省安全生產“一盤棋”應急響應機制,舉一反三制定工作預案、下發工作指引、強化責任落實。
——一手聚焦重點行業領域,持續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攻堅戰。確定12個領域483項攻堅任務,明確55個責任部門,實施掛圖作戰、掛賬銷號。在危險化學品處置上堅持園區封閉化管理、堅持“一企一品一碼”電子化跟蹤管理、堅持風險監測在線實時化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廣東公安交管部門高標準嚴要求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整治行動,2021年廣東全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2017年下降37%、較大事故數下降68%、較大事故死亡人數下降73%,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
平安建設,需要科技賦能。近年來,廣東加快推進“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和“雪亮工程”建設,初步實現“一個平臺管平安”;省公安廳應用重點車輛動態監控平臺對全省6.2萬輛“兩客一?!避囕v實時監管,為運輸企業推送“畫像”報告超25萬份;省應急廳建立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完善“天眼地眼”監測預警系統、開發工礦商貿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和“互聯網+執法”系統,依靠信息化手段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深化推進法治建設
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東政法機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努力以高質量法治工作,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打造法治引擎,穩步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制定出臺《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支持深圳建設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立健全與試點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調整機制,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促進兩個合作區法治創新,推動制定橫琴合作區條例、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探索在前海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加強“一帶一路”法律事務合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平等保護,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法規政策服務保障,省法院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條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條,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相繼出臺依法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開展“南粵執行風暴”等專項活動,執結案件290.5萬件,執行到位5482億元。
作為知識產權大省,廣東不斷強化知產保護工作,組建成立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深圳知識產權法庭,近三年來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47.1萬件,占全國總數的近三分之一。針對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老大難”問題,廣東法院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適用舉證妨礙制度確定數額破解“賠償難”,引導經營者更加尊重和重視知識產權。據統計,近3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適用懲罰性賠償知識產權案件148件。
5年來,廣東在推進法治建設注重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全省政法機關不斷強化法治供給,依法保障民生權益。
——法院系統審結各類民事一審案件452.9萬件,尤其自民法典實施以來,廣東法院依法適用民法典規定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更好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檢察院系統聚焦打擊制售假藥劣藥、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性侵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從業禁止、教職工入職查詢等制度。同時,加大對農民工、未成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支持起訴力度。
——司法行政系統打造了以廣東法律服務網為核心的7×24小時運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明者應時而變。疫情發生以來,廣東高院專門出臺《依法保障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堅持“差異化”原則審查中小微企業的破產申請,依法綜合運用債務減免、債務延期、債轉股、引入投資者等方式,全力幫助企業恢復生機、重返市場。
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全省法院創新完善訴訟服務機制,推出網上立案、網上繳退費、網上開庭、網上送達、適老型訴訟服務等工作,體現“法治溫度”。省司法廳通過財政轉移支付2.35億元加強我省欠發達地區人民調解工作保障,積極開展疫情防控人民調解和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5年的發展蓄力,推動廣東平安法治事業站上新臺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將按照黨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提升、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數說五年
平安廣東建設縱深推進
●近5年,全省重點車輛逾期未檢驗、未報廢總量、重點隱患駕駛人分別減少40.5%、43.4%、19.8%;全省共排查治理公路危險路段855處;糾正和查處交通違法行為2.23億起,吊銷駕駛證17.4萬本;全省涉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0.9%;墊付救助基金5.22億元。
●截至目前,全省基層綜治中心統一建立“粵心安”社會心理服務站(室),鎮(街)社會心理服務站實現全覆蓋,村(社區)社會心理服務室覆蓋率達98.7%.
●近5年來,針對網絡貸款、冒充客服、兼職刷單、“殺豬盤”、虛假平臺、虛假賭博六類高發案件,省公安廳發起150余波次的集群收網行動,先后19次到境外開展收網打擊行動,共抓獲并押解回國的犯罪嫌疑人共1189人。
●2018年,全省發生生產安全事故6153起、死亡3345人,到2021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3124起,死亡2317人,減少事故3029起,減少死亡1028人。
●據全國掃黑辦調查,2021年廣東掃黑除惡工作群眾滿意度為94.96%,比2018年提升14.37個百分點。
●近5年,全省共糾正和查處交通違法行為2.23億起,吊銷駕駛證17.4萬本。
●5年來,全省共建立交通安全宣教基地48個,組織夜查酒駕直播活動近3000場,組織近5000場“美麗鄉村行”巡回宣講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關注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圍。
法治廣東建設蹄疾步穩
●全省法院依托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提供全天候、“不打烊”在線訴訟服務,2021年完成網上立案170.5萬件、網上繳費122萬筆、網上開庭9.6萬場。
●近4年,廣東法律服務網共為群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2385萬余次,群眾滿意度超98%.
●省檢察院與公安機關、海警機關建立檢察機關適時介入偵查工作機制,2018年至2021年,共提前介入刑事案件19851件。
●近5年來,全省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160211件,進入行政復議程序的行政爭議有近80%得到有效化解。
●5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各類民事一審案件452.9萬件。
●2021年執行結案平均用時比2017年縮短28.6%,及時兌現民營企業勝訴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