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司法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州時作出的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行政復議特有優勢找準“小切口”,做好服務保障中心工作“大文章”,為推動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出積極努力。
著力發揮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落地見效作用,助力廣州打造法治城市標桿
率先完成行政復議職責整合,筑牢法治廣州建設根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要求,于2020年底前率先全面出臺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方案,全市66個行政復議機關縮減為市、區兩級“1+11”個,實現“一級政府一個行政復議機關”。2021年,市、區兩級政府共收到復議申請7621件,同比增加3593件,增長89.2%,改革成效明顯。
率先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法治建設配套機制。積極開展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改革實踐,在全國全省率先出臺行政復議抄告和復議接待制度,制定廣州市行政復議常用文書格式規范,配套出臺復議受理、調解和解、繁簡分流等十項制度,統一案件辦理標準,提升案件辦理質效,增強復議公信力。
率先推出復議便民利民舉措,凝聚法治為民服務力量。聚焦群眾關切,推出“復議便民為民十大舉措”,創新復議案件“跨域受理、全城通辦”,接收轉送復議申請600余件次,以一窗通收、全市聯辦實現群眾少跑腿。升級完善全國行政復議工作平臺(廣州),優化“掌上微信復議”功能,使行政復議真正成為群眾身邊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平臺?!笆笈e措”獲司法部全文刊載、省司法廳在全省推廣。
著力發揮行政復議高效化解爭議作用,助力提升廣州綜合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綜合實力
以有效的規范引導和釋法說理化解大量征收補償糾紛。注重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和補償規范引導,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和釋法說理,努力尋找城市發展與群眾權益保障的平衡點,近兩年妥善辦理涉重點項目土地征收、房屋拆遷補償案件348件,有效保障廣州地鐵十號線、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等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助力廣州全力優化綜合門戶樞紐布局。
以推廣“1+1+9+N”復議與調解有機銜接聯動機制快速解決“三亂”整治等糾紛。推廣南沙區政府復議機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司法所和其他調解主體互相配合開展行政爭議調處的“1+1+9+N”工作機制,以多元快速解決糾紛服務保障點多線長面廣的“三亂”整治工作,助力提升綜合城市功能,該聯動機制項目榮獲第六屆“法治政府獎提名獎”。
以政府統籌資源優勢快速妥善解決省重大文化建設項目糾紛。依法支持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助力提升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廣州市政府復議機構對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征收補償決定13件復議案件依法快審快結,通過主動走訪,摸清申請人真實想法,督促區政府統籌調度資源解決其合理訴求,確保爭議在復議環節得到實質性化解,保障項目如期推進。
著力發揮復議便民為民制度優勢,助力城市更新激發老城市新活力
由“坐堂辦案”到“上門服務”,當好舊村改造“減壓閥”。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如西關永慶坊周邊的某舊村改造項目,由于改造企業與居民溝通不足,引發100多人同時上門申請復議,廣州市政府復議機構及時啟動緊急預案,安撫勸導居民有序返回,并主動上門聽取居民意見、現場受理復議申請,有效推動定紛止爭,保障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非遺街區開市順利舉辦。
以“楓橋經驗”解“官民糾紛”,當好城市更新改造“平衡器”。率先成立廣州市行政復議調解中心,制定出臺復議調解和解工作制度,切實加大對涉城市更新類案件的調解力度。如荔灣區某村更新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涉及44萬平方米的村民房屋拆遷,經多次組織當事人面對面調解協調,積極促成雙方簽訂安置補償協議,確保更新改造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以“刀刃向內”促“依法行政”,助力實現“微改造大幸?!?。堅持有錯必糾,加大對老城區舊樓加建電梯案件的糾正力度,用“繡花”功夫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如方某不服《關于舊樓加裝電梯提取住房公積金的復函》一案,通過發出意見書推動廣州舊樓加裝電梯提取公積金惠民政策的落地,做到“辦理一案、規范一片、出臺一策”,該案被評為“推進中國法治進程十大行政復議案例”。廣州市司法局與市規資局“創新舊樓加裝電梯法治保障體系”項目榮獲廣州市法治領域改革創新項目評選活動一等獎。
著力發揮行政復議“凈化器”作用,助力優化廣州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聚焦市場執法“堵點”,凈化影響營商環境的“梗阻”。建立涉企糾紛快受快審快結和涉營商環境規范性文件附帶專項審查、監督反映機制,近兩年共審結涉市場執法領域行政復議案件2357件,有效規范市場執法行為。全市涉營商環境規范性文件附帶審查復議申請量為零,從復議環節反映出廣州市尚未出現以“紅頭文件”來制造隱形市場壁壘的問題,檢驗出廣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成色較高。
聚焦民營企業關切,消除影響企業良性運轉的“疼點”。圍繞落實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和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容錯機制,堅決糾正涉企違法行政行為,傾力服務“六穩”“六?!惫ぷ鞔缶?。如某機械廠不服生態環境行政處罰案,廣州市政府復議機構經審查后認定屬于依法應當免予處罰情形并撤銷涉案行政處罰決定,該案確立的“包容審慎”監管、輕微違法免罰的復議辦案規則,有效引導行政執法更有溫度,該案《行政復議決定書》榮獲首屆“全國行政復議優秀文書獎”。
聚焦新業態發展問題,為企業健康發展助力。針對企業反映的融資難、發展難、疫情后復工復產難等問題,在辦理涉企復議案件中,主動上門聽取意見,幫助解決實質困難,助力實現企業和政府雙贏。如在辦理某企業不服7000多萬元處罰行政復議指導案件中,復議機構對職能部門運用傳統“線下”罰則對“線上”社交電商新業態作出“天價”處罰及時提出法律意見,推動變更原機械“剛性”執法、合理降低處罰額度,企業經合規整改后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為新業態新模式創造發展空間。該行政復議指導案件被推薦為司法部復議為民促和諧典型案例。(廣州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