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統領,著眼國家、省發展大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斷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實施性、補充性、試驗性作用,以高質量立法為珠海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推動更高水平的法治珠海建設邁上新臺階。
珠海傳媒集團 趙梓 攝
聚焦重點領域創新立法在服務中心大局上下功夫、見成效
緊緊圍繞珠海市委決策的重點、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著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開展立法。
今年以來,按時高質完成對4部地方性法規的立法審查,其中《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用地控制線管理規定》堅持“產業第一”,確定工業用地控制線區域界線、優化產業用地規劃等,保障珠海工業用地供給;《珠海經濟特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將無障礙城市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珠海經濟特區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運用經濟特區立法權變通登記事項和備案事項,擴大歇業制度的適用范圍,進一步賦予市場主體更多便利和更大空間;廢止《珠海市企業工資支付條例》,直接施行上位法,執行統一的處罰標準和執法尺度。
此外,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擬對《珠海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珠海市農貿市場管理辦法》等6部政府規章“打包”廢止,不斷增強政府立法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完善公眾參與立法制度在強化質量效益上下功夫、見成效
始終堅持立法為民,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收集基層群眾、組織和企業的意見建議,切實做到“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
每部草案均通過珠海特區報以及珠海市政府、市司法局門戶網站向社會征求意見并反饋采納情況,重要立法項目均召開專題論證會研討。
在鎮街設立8個政府立法工作基層聯系點,就立法項目主動征集基層部門意見。
注重聽取企業訴求,在企業、協會、律師事務所中設立9個政府立法工作企業聯系點,涉及市場主體利益的項目必征求民營企業意見。
善用“外腦”,50%以上的立法項目均與高校、律所合作開展立法起草、論證。
加強立法協商,建立結對機制,立法項目草案均充分征求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意見。
通過創新模式,有效拓寬公眾參與立法渠道,激發公眾參與地方立法的積極性,擴大立法民意基礎,“系統性”提高立法質量。
全力支持服務合作區建設在推動規則銜接上下功夫、見成效
探索通過地方立法將政策紅利固化為根本之策,打出規則銜接“組合拳”,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力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與澳門法務局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開展兩地立法調研交流。
在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設置政府立法聯系點,主動聽取澳門律師、澳籍法律顧問的意見。
組織各區、各部門結合服務合作區建設的重要改革任務,對現行法律、法規、規章進行梳理,分批列出需突破變通的立法需求清單。
梳理研究澳門法律制度,制作兩批澳門法律制度參考資料匯編,共9本3400多頁250多萬字,為研究粵澳兩地制度差異、推動兩地規則銜接提供參考。
協助省人大法工委、省司法廳、市人大法工委以及合作區,精心研究、修改合作區條例,形成較完善的草案代擬稿,積極推動國家頂層設計。(珠海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