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廣州啟動法治示范鎮街創建工作,積極探索基層法治建設的方法和路徑。日前,經過實地調研、廣泛論證后,市委依法治市辦梳理總結創建實踐為理論指標,在全國率先制定《廣州市法治鎮(街道)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為廣州基層法治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引和目標,為廣東乃至全國推進基層法治建設提供“廣州智慧”。
據悉,《指標》為全國首個關于基層法治建設的權威指引,以首批廣州市法治示范鎮街的法治創新實踐為基礎,凝練總結出符合基層實際、具有廣州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指標體系。
同時,《指標》形成了一套法治鎮街創建的目標框架體系,為全面依法治鎮(街道)“建什么”“怎么建”提供具體、明確的指引,強調鎮街在達標基礎上發揮自主性,以“創”促“建”、“創”“建”并行。此外,在指導部分鎮街先行創建的同時,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引領激勵作用,輻射帶動全市鎮街共同創建、主動創建,切實穩固提升廣州基層法治建設基礎,努力打造更多的法治建設“金字招牌”。
記者了解到,《指標》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定思路并同時兼顧“自下而上”,強調基層法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以加強黨對法治建設工作的全面領導為統領,拓展深化依法治國“16字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設計提出“7+1”創建指標(7即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行政、支持公正司法、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提高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加強法治建設保障,1是創新項目),設置22項二級指標,84項三級指標,涵蓋基層法治建設的重點方面和關鍵領域,突破以往對法治建設限縮在“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一隅的局限,實現了法治建設內容的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指標》充分吸收了首批廣州市法治示范鎮街一年來在創建工作中探索、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聚焦基層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緊盯法治建設責任主體、信息公開、依法執法、普法宣傳教育、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簡明扼要的提出具有針對性、實操性的解決措施和應對建議。
(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