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人員是在社區服刑的犯罪人員,針對這類服刑人員,除了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嚴格監管執法,還要給予社矯人員必要的幫扶,尤其是心理方面。2021年,中山市司法局大力推動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以下簡稱“社矯安幫”)心理矯治工作,在嚴格監管執法規范化的同時,積極構建“1+1+N”心理矯治工作新模式,通過市鎮兩級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力量,為社區矯正工作筑牢“心理防線”,有效促進了社矯安幫人員回歸社會。
洪某的特殊成長路
“他們第一次來報到的時候,甚至在入矯大廳處起哄。他們都沒成年,入矯時給他們做心理測試,發現有很多需要關注的地方,于是決定采用個案跟進的方式。通過兩年多的矯正期,這些孩子已經順利回歸社會,正常工作生活,其中跟進的對象中洪某是改變較為顯著的?!敝猩绞袞|鳳鎮社矯中心的吳社工說。
2017年一個凌晨,洪某等人在中山市東鳳鎮一間便利店喝酒,酒后毆打他人并搶走車輛,導致被害人陳某輕傷二級。因此,洪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緩刑二年六個月,在安置幫教服務中心接受社區矯正。
2018年7月,安置幫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社工第一次上門時,洪某穿著拖鞋、戴著大金鏈,但經過交流,發現洪某的悔罪意識高,卻因這件事,對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來可以做些什么,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隨后,工作人員通過心理技巧OH卡牌了解洪某的狀態以及心理情況等。通過引導,洪某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并且付之行動,“能夠有穩定的工作、把駕駛證考好了.....”。
▲洪某參加司法所組織的青少年社矯人員拓展活動(中間為洪某)
“1+1+N”心理矯治工作新模式
洪某是中山市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引進“1+1+N”心理矯治工作新模式的一個縮影?!?+1+N”發展模式,即以市級社矯安幫機構為指導,鎮街社矯安幫中心為平臺,專業心理矯正治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專業心理咨詢師等“N”個社會力量相結合的心理矯治新模式。近年來,中山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構建“1+1+N”心理矯治工作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對象的心理矯治工作水平,讓社矯對象從“心”出發參與矯正監管,從“心”開始回歸服務社會,鞏固和提升社區矯正工作成效。
2021年,中山市司法局選派了14名戒毒警察參與社矯安幫心理矯治工作,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支持指導各鎮街積極開展對社區矯正對象、安置幫教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和心理輔導等工作。
通過開發和運用智能化心理服務系統,包括情緒測評、心理健康測評、人際交往測評等,系統會根據測評結果作出心理測評報告,心理咨詢師依據報告結果以及現場的訪談情況開展進一步的評估和輔導,并將初篩、輔導的信息與鎮街共享,便于鎮街開展后續的工作。
▲所有社區矯正對象入矯時都要參與心理測評
通過市級摸排、需求篩查、鎮街計劃、精準實施等步驟,確保心理矯治工作精準規范。有針對性的摸排、篩查犯因性較大的人員和重點管控對象,將其列入心理矯治范圍,根據其犯因性需求和現實需求,科學制定矯治目標、矯治項目、矯治期間、干預方法等,逐一制定心理矯治方案,并根據矯治計劃,項目化開展階段性測評、心理教育、個人訪談、個案輔導等工作,確保矯正精確有效。
2021年,中山市針對社區矯正對象、安置幫教人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累計3924人次,心理輔導服務累計272人次,覆蓋率100%,再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山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