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花都警方成功勸阻一起以冒充客服方式實施詐騙的警情,避免了群眾被騙,有效保護了群眾的財產安全。
2月19日11時許,花都區反詐中心接到緊急預警:轄區內的一名群眾可能正遭遇冒充客服詐騙。
接到預警,反詐中心工作人員迅速開展電話勸阻工作,多次撥打電話后,終于與事主何女士聯系上。但何女士對工作人員的電話抱有懷疑態度,在警方耐心細致的解釋下,何女士終于醒悟自己正在遭遇冒充客服詐騙。
反詐中心工作人員正對事主進行電話勸阻
原來,當天10時,何女士接到一境外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某網購平臺商家客服,稱何女士在店鋪購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現要給她退款,并讓她按照提示在手機上操作。何女士早前確實購買了這個商品,個人信息、單號等都對得上,便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的指引添加其好友,掃其發送的二維碼,下載安裝其提供的APP,并進行了視頻通話。
不久后,何女士收到一個驗證碼,正當她把驗證碼準備發給對方之際,接到了反詐中心來電。幸好警方及時來電勸阻,何女士才沒有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得知軟件里綁定的銀行卡內有6000余元,為以防萬一,工作人員立即引導何女士迅速轉移銀行卡內資金,并修改銀行卡和支付寶的密碼,成功為其避免了財產損失。
“現在的騙子實在太狡猾了,套路滿滿,如果不是多得警方幫助,真的會造成經濟損失。十分感謝!”通過電話,何女士真誠地向反詐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并承諾日后會增強自身的反詐意識,與身邊的親友共同筑起反詐圍墻。
反詐民警提醒:冒充客服類型的詐騙,騙子主要是抓住個別市民群眾貪小便宜的心理。騙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事主網購信息后設下陷阱,一般以購物商品“有瑕疵”“批量貨品質量出問題”等作為退款理由,再加上“雙倍返還”等條件,騙取事主的信任。隨后,誘騙事主下載“退款”渠道軟件,騙取事主的身份證、銀行卡、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再利用得到的信息,轉走事主銀行卡內金額。
市民群眾在接到客服退款電話時,要向原購買平臺的商家客服仔細核實,并認清網站域名。同時,對任何索要驗證碼的電話和鏈接都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能輕易透露個人隱私信息。
(羊城晚報·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