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1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榜單前十名企業中廣東占六席,百強企業中粵港澳大灣區有25家。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廣東法院堅持“穩”字當頭,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依法保護產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持續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三個慎用”讓民營企業家安心創業
1月7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顧雛軍申請國家賠償案作出決定,決定對其超刑期羈押的771天,賠償人身自由賠償金28.7萬余元,精神損害撫慰金14.3萬元,返還罰金8萬元及利息。
“顧雛軍從被判‘三宗罪’,到改判部分無罪,再到如今獲國家賠償,這是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有力例證,也讓企業家們的信心更足?!毖胍曍斀浫缡窃u論。
來自廣東惠州的民營企業家黃某也感受到了司法護航民營企業發展的力量。他在拿到改判無罪的判決書后激動地說:“感謝法院還我公道!”
黃某是惠州某電力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因被舉報挪用資金8萬余元為親屬按揭供房,檢察機關以挪用資金罪提起公訴,后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該案再審法官、博羅縣人民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張劍文告訴記者:“根據新提供的協議書、員工勞動合同、問詢筆錄等證據,5名員工并非黃某親屬,且雙方簽訂了‘服務滿15年公司將按揭供房作為福利’的協議,因此黃某的行為應是依職權劃撥資金,不能認定構成挪用資金罪?!?/P>
近年來,廣東法院嚴格區分罪與非罪,堅持慎用刑事手段處理民營企業違規違法問題、慎用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對涉經濟犯罪的企業家慎用自由刑的“三個慎用”原則,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廣東高院還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兩個“十條”,并印發規范民營企業負責人取保候審指引、民營企業常見刑事法律風險防控手冊等。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法院已對不宜認定為經濟犯罪的45名民營企業負責人依法宣告無罪。
“廣東法院‘三個慎用’讓企業家更有安全感,也極大增強了他們的投資信心和創業熱情?!睆V東省工商聯副主席、省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會長王福亮告訴記者。
最嚴保護讓民營企業創新無憂
“被告侵犯了原告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合議庭先行判決被告停止銷售案涉芯片……”去年6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對一起涉芯片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案作出先行判決。
深圳天源中芯半導體公司是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經營中發現上海國芯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和佛山藍箭電子公司未經許可復制其布圖設計并銷售芯片,遂起訴至法院并索賠300萬元。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糾紛屬專業性較高的技術類案件,采用先行判決的方式推進案件審理,能使專有權人及時獲得停止侵權救濟?!笔盏较刃信袥Q的天源公司訴訟代理人黃桂林對法院此舉贊不絕口。
“先行判決彰顯了廣東法院對芯片等‘專精特新’技術從嚴保護的決心,也為這類核心技術持續創新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敝袊ù髮W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揚表示。
市場化的民營企業,是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從嚴保護知識產權更是企業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廣東法院大力推動構建最嚴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致力于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去年4月,廣東高院與公安、檢察、市場監管等十個部門聯合簽署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備忘錄,要求綜合適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手段,統籌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適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推動構建知產保護大格局。據統計,去年全省法院共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9.6萬件,約占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
法官與技術調查官對一起發明專利案進行技術比對
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一直是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瓶頸。廣東法院加大對惡意侵權、重復侵權等行為的懲處力度,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舉證妨礙制度確定數額破解“賠償難”,引導經營者更加尊重和重視知識產權及行業創新發展。近三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適用懲罰性賠償知識產權案件148件,最高判賠數額達3000萬元。
最嚴格的司法保護,為廣東民營經濟創新驅動孕育了最好的“土壤”。去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廣東獲獎326項,其中金獎8項,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3.3萬件,均居全國首位,廣東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
救治功能讓“病企”涅槃重生
“現在我們信心滿滿,準備加大研發投入,讓公司在高端智能電動車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鄙钲谒髁鈱崢I公司董事長盛家方告訴記者。
索菱公司是一家從事車聯網軟硬件服務和自動駕駛開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民營企業,擁有200余項專利,2015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018年以來,因經營不善并受汽車電子行業周期影響,公司深陷債務糾紛、面臨退市危機,債權人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請。
索菱公司生產車間
來自深圳破產法庭的案件主審法官王芳第一時間深入企業,查看資產現狀、了解運營狀況和經營前景。
“索菱產品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對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極具重整價值?!蓖醴颊{查后認為。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重整需報中國證監會和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如不能在2021年年底前重整成功、實現凈資產由負轉正,公司將被終止上市,屆時債權人和1.5萬股民將血本無歸,公司也將破產清算。
為搶抓窗口期,深圳破產法庭及時啟動預重整,提前指定并指導臨時管理人開展債務核查、資產審計、投資人引進等工作。
去年11月26日,中國證監會和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重整,三級法院密切聯動,實現文件流轉和裁定送達不過夜。
為加速工作進程,在債權申報期內,深圳中院還同步指導開展債權確認、重整計劃草案草擬、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籌備等工作。同時,該院還啟動府院聯動機制,推動解決企業信用修復、職工權益保障等難題,為成功重整按下快進鍵、加上雙保險。
12月27日,債權人會議和出資人組表決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當天,深圳中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這場關乎上市企業生存危機的重整,用時僅31天。
“不論日夜,我們隨時報送,法院隨時審查,法官隨時指導,‘三個隨時’挽救了企業?!闭劶斑@次重整,企業管理人吳嘉說道。
12月31日,重整計劃執行完畢,重整案畫上圓滿句號。此次重整,通過轉增股份完成重整投資人引入、上市公司資本增厚、核心運營子公司保留、債權全額清償。
這只是廣東法院助力紓困民營企業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廣東法院共助力54家民營企業破產重整成功、恢復生機。同時,廣東法院在疫情以來注重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對1.1萬件民商事案件采取“活封”“活扣”保全措施,盡可能降低強制措施給企業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努力幫助眾多民營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