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湛江市坡頭區榮獲“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稱號,成為廣東獲此榮譽的6個縣(市、區)之一。
近年來,坡頭區圍繞“打造社會治理樣板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坡頭”目標,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2017年,被中央綜治委授予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2018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命案零發生……一系列成績的背后,蘊含著坡頭區打造“全市社會治理樣板區”的不懈努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成為坡頭鄉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堅持紅色引領
打造平安建設樣板
“請問入戶口要怎么辦理?”“辦醫保需要哪些資料?”“低保戶補助有什么新政策?”……在坡頭區官渡鎮黨員聯系點,面對群眾的咨詢,駐點黨員一一耐心解答,細心協助群眾解決問題。當前,官渡鎮正大力開展“飄亮”工程,建立黨員志愿服務崗、黨員聯系點,黨員干部紛紛亮身份、作示范,讓黨旗在基層治理一線高高飄揚。
這是坡頭區堅持黨建引領平安建設的鮮活縮影。近年來,坡頭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平安建設全過程,構建起區、鎮、部門、村自上而下、互聯互動的平安建設體系,推動黨建與平安建設“同頻共振”,全面提升平安建設效能。
坡頭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首創“五者同責”工作機制。從區領導、鎮領導、職能部門領導、駐村干部到村干部的“五者”,共同承擔所掛點村(社區)社會治理工作責任。同時,開展“入網入格”行動,把平安建設、社會治理等事務納入網格,把各級代表、入黨積極分子、鄉賢黨員群眾納進網格員隊伍,以點帶面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暢一公里”,形成了“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良好局面。今年,該機制入圍中央黨校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社會治理創新案例評選。
為深度挖掘平安建設引擎力量,坡頭大力開展“三型”模范機關創建、黨建“三同工程”等活動,推動“三型”模范機關下基層、帶基層、強基層,掀起了模范機關創建熱潮。各機關事業單位紛紛與村(社區)結成幫扶對子,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掛點村(社區)大力支持,161名區級單位干部常態化駐村開展工作,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幫助解決基層治理、“三農”工作等難題。
此外,坡頭還積極發動全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干部群眾等參與平安坡頭建設,當好平安建設的營造者、參與者、維護者,平安建設戰線進一步鞏固壯大,涌現出一批政治建設過硬、工作基礎扎實、業務成績突出、黨員作用發揮明顯、黨建氛圍濃厚的機關,形成了維護穩定、共謀平安的濃厚氛圍。
治理強則陣地穩,治安好則百業興。位于坡頭鎮東北部的高嶺村結合自身實際,開辟出了獨具匠心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徑。該村按照區平安建設“四促五治”的要求,不斷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加強村務、黨務、財務民主化管理,建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完善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制度,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先后獲得“廣東省最宜居村”“廣東省交通安全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目前,坡頭在湛江市率先完成村級換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三個一肩挑”100%完成,建立村(社區)書記政治廉潔檔案和履職檔案,14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摘帽,高標準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市級示范點。
堅持問題導向
“小場景”撬動“大治理”
坡頭區成立婦女議事會,不斷壯大群防群治力量。
“太感謝你們了!”今年5月,來自湖南省的劉某及家屬拿著寫有“排憂解難為人民 百姓銘記愛在心”的錦旗,來到坡頭區坡頭司法所表達感激之情。
原來,在勞務過程中,劉某的侄子意外死亡。與項目公司就賠償問題協商未果后,劉某向坡頭鎮綜合治理辦求助。鎮綜治辦研判后,聯合坡頭司法所啟動“一站式”多元化解矛盾工作機制,組織退休法官擔任專職調解員進行調解,僅用一天時間就幫助劉某與項目公司達成和解協議。
這樣的效率和速度,得益于坡頭區以“小場景”撬動“大治理”的創新做法。
目前,坡頭已建成面積約560平方米的“一站式”解紛實體平臺,設置有信訪接待、判后答疑、志愿者服務崗、審前調解室、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等基礎業務窗口。同時,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視頻接訪室、速裁法庭、律師參與化解涉訴信訪糾紛工作室等創新功能區?!耙徽臼健苯饧娭行默F配工作人員10人,其中員額法官1人、法官助理3人、書記員5人、法警1人。今年以來,該平臺受理訴前調解案件16宗,調解成功16宗,成功率100%;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案件13宗;多元化訴調網上立案調解案件579宗。
與此同時,“網格管理”成了“小場景”的重要抓手。坡頭區推行多網融合、一網聯動的綜合網格,各網格員主動把“淺層服務”轉變為“深層服務”,成為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員。2017年以來,坡頭493名網格員開展網格巡查約25萬次,上報網格事件超3萬宗,化解率99.99%;走訪特殊人群近10萬人次。
此外,坡頭深入開展“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網格行動,充分發揮政法機關和社會力量的法律專業優勢,精準對接村(社區)網格,圍繞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服務、政策法律宣講、網格員業務指導、普法宣傳、群防群治等開展工作,共同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以小見大,更顯功夫。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篇大文章中,坡頭各鎮街、各責任部門聚焦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等專項整治,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深入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抓好城鄉綜合治理,提高群眾文明素質,力爭將“小場景”在全區加快復制推廣,推進“小切口大變化”。
迎難而上,更漲士氣。針對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坡頭建立起區領導干部定期下基層接訪和包聯化解制度,區主要領導帶頭解決“骨頭積案”,完善“新任必理舊賬、離任不留壞賬”的信訪責任交接機制,督促責任單位真包案、包真案,達到包辦一批、化解一批的效果。
“以前一直擱置爭議,兩村村民互相怨憤,現在政府終于幫我們兩條村解決了持續多年的紛爭?!?019年6月,坡頭區素廣美村與姓周村爭議了20多年的山林土地灘涂使用權屬問題,在坡頭區歷史積案專項化解行動中成功化解。
堅持齊抓共管
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坡頭區開展禁毒普法宣傳進校園活動。
人人參與,人人盡責。坡頭充分發揮社會多元主體的智慧和優勢,既管好責任田,又唱好群英會,合力推動治理創新創優,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拼圖。
“本期紅色故事會為您講述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巾幗帶頭人龍秀忠的故事?!泵康桨?,娓娓道來的紅色故事就通過“大喇叭”在鄉間回蕩。這是坡頭開設的“坡頭新鄉音。農村大喇叭”項目,通過799個“大喇叭”,把黨和政府的“好聲音”傳到田間地頭。
在坡頭,類似的項目還有“坡頭大講堂”“榕樹大講壇”等,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正在這里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該區著力凝聚“講大局、謀長遠、方式創新、效果到位”共識,加快構建“五治”體系,堅持政治引領接地氣、法治保障抓源頭、德治教化揚正氣、自治強基通民情、智治支撐防風險,推進治理方式擴面增效。
去年6月,坡頭區7個鎮(街)同時掛牌成立12309檢察服務中心工作站,建立檢察服務中心與鎮(街)綜治聯動工作機制,從“座談接訪”延伸到“出門巡訪”,進網格開展檢察巡訪服務,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此舉在廣東省尚屬少數。除此之外,坡頭落實村(社區)100%配備法律顧問,建設區、鎮(街)、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為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坡頭區印發“三資”管理及印章使用管理等制度,規范村(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經濟合作社印章使用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敖涍^專項治亂,村里的印章使用、村務財務管理、合作社資產處置更加透明,風氣比前幾年好多了!”一名村民如是說。
坡頭區全面推進治安隊及護村隊、平安建設志愿者隊等隊伍建設,成立村民議事會、婦女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組織,不斷壯大群防群治力量,有效激勵引導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社會治理。目前,該區組建群防群治隊伍近300支,人數超5000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及團體共176個,實名注冊志愿者17463人。
今年7月9日,坡頭區平安城市項目(雪亮工程)在坡頭公安分局舉行竣工驗收評審會,標志著“智慧坡頭”建設更上一層樓。在此基礎上,坡頭大力推進“雪亮工程”與智慧新警務、視頻監控系統等深度融合,建立起區、鎮、村三級公共安全視頻聯網應用體系,推動智能安全風險防控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讓廣大人民群眾更有安全感。
為深化示范創新,2020年以來,坡頭區共投入4000萬元,全力打造14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坡頭區委組織部創建“黨建引領示范點”,成立“組工驛站”和“人才驛站”,以“組織搭臺、部門唱戲”模式,引導黨員干部進網格成工作常態。區委政法委統籌開展共建共治共享示范點和維穩工作示范點建設。區委宣傳部全域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五級陣地”64個。
除了發揮政府部門的資源優勢,坡頭區還注重激活鄉賢“細胞”,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大力挖掘本土鄉賢資源,組建“鄉賢人才庫”,集聚鄉賢智慧。出臺激勵政策,建立暖企機制,改善營商環境,推動鄉賢返鄉創業。國家一級建筑工程師李華金退休后,回到家鄉后黃上村,憑借自己在建筑業累積的經驗,帶領鄉親們鋪村道、建公廁、搞綠化、興產業,讓村民過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據統計,坡頭已有100多名鄉賢回鄉創業投資,注冊資金高達24.4億元,為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一年多的試點建設,坡頭逐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今年9月24日,湛江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會在坡頭區召開,并組織參會人員現場參觀學習。在坡頭鎮高嶺村,黨群服務中心、平安小公園、綜治中心等一個個示范點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參觀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坡頭區平安建設的顯著成效,彰顯出湛江市在推動基層社會治理上的求新求變。近年來,湛江市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湛江目標任務,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牽引,更加注重強基導向、創新導向,努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營造了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
案例
坡頭區海螺工作室:創新“123”工作法
呵護未成年人成長
2020年8月,坡頭成立湛江市首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海螺工作室,工作室積極探索“123”工作法,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保護、挽救工作,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打造一個平臺,強化工作聯動
依托海螺工作室,將坡頭具有未成年人保護職能的單位和社會力量凝聚到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來,形成以坡頭區委政法委、區檢察院等11個區直單位及多名社會熱心人士共同組成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有序銜接、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模式。自成立以來,工作室召開聯席會議5次,開展心理輔導12次,納入團委青春助貧項目8人次。
整合兩種資源,凝聚各方力量
整合行政機關資源。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聯合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工作。累計開展線下預防宣傳活動10余次,開設線上“未檢云課堂”7場次、鄉音大喇叭3期,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30余次,接受普法教育的師生、基層干部、其他工作人員逾3萬人次。
整合社會組織資源。廣泛吸納轄區內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和熱心群眾,引入社工和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多元綜合救助。2021年,邀請坡頭區10名愛心企業家加入結對幫扶救助隊伍。
瞄準三類人員,實施精準服務
面向學生。通過制作“海螺云課堂”“農村大喇叭。坡頭新鄉音”“三句半普法節目”等,向轄區的學生送上“法治大餐”。先后在全區中小學開展普法活動27場次,以網絡直播、錄制現場授課視頻光碟等形式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4場,實現全區學生普法全覆蓋。
面向家長和老師。開展“家長課堂”,搭建家長學習平臺,有效引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堅持每年對轄區內各幼兒園園長、校車司機、校車隨車照管人員等開展校車安全知識講座,加強校車安全管理。
面向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從業人員。嚴格落實《關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針對醫院、醫護人員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組織及其從業人員,通過公開送達檢察建議書和現場培訓等方式,精準監督他們履行強制報告義務,確保及時發現未成年人被侵害線索。